在火力发电厂的高效运行中,锅炉尾部烟道、空气预热器等低温受热面的腐蚀问题如同“隐形杀手”,每年因低温腐蚀导致的设备泄漏、停机检修及煤耗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。而
酸露点仪的工程化应用,正成为破解这一困局的核心技术手段。
一、低温腐蚀的“元凶”:硫酸蒸汽凝结
燃煤锅炉中,煤中的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(SO₂),其中约1%-3%在过量氧气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三氧化硫(SO₃),进一步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蒸汽(H₂SO₄)。当烟气温度低于酸露点时,硫酸蒸汽凝结为液态,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强腐蚀性溶液。
二、酸露点仪的“精准打击”:实时监测与动态调控
该仪器通过电导传感器或热电偶技术,实时捕捉硫酸蒸汽凝结的临界温度,测量精度可达±0.5℃,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。其工程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三大场景:
1.锅炉尾部烟道优化:传统设计为防腐蚀预留10-20℃温度裕度,导致排烟温度偏高。
2.空气预热器冷端保护:仪器监测数据联动热风再循环系统,将冷端壁温精确控制在酸露点以上1-3℃。
3.脱硫系统入口管控:酸露点异常升高时,系统自动调节喷淋水量,避免烟温骤降引发结露堵塞。
三、技术突破与未来趋势
当前,酸露点仪已实现多技术融合:石墨烯电极提升传感器寿命,红外光谱与电化学联用实现非接触式监测,AI算法结合燃烧参数预判酸露点变化。随着工业物联网发展,仪器正融入电厂数字孪生系统,在虚拟空间中预演腐蚀边界,推动火电厂向智能化、低碳化转型。
从“被动检修”到“主动预防”,酸露点仪的工程化应用不仅解决了低温腐蚀与余热回收的矛盾,更成为火电厂能效提升与安全运行的核心调控枢纽。
四、产品展示




